发布日期:2025-08-05 21:56 点击次数:130
1、小鹏成立智能拟态部主攻机器人多模态,原腾讯12级专家葛艺潇带队
鹅厂知名T12技术专家“葛老师”最近官宣离职了。
葛老师本科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自动化学院,后来在香港中文大学MMLab进行深造读博,主要研究方向是计算机视觉中的表征学习。
葛老师本人在reid领域较为知名,入职鹅厂之后曾连续5次拿到5星,也因为28岁早早成为T12,被部分同学称为「鹅厂最年轻的T12」。2023年和2024年,葛老师连续两年获得腾讯技术突破奖。
葛老师的下一站是小鹏机器人,作为小鹏汽车新成立的部门,该部门专攻机器人多模态,包括但不限于具身智能原生多模态大模型、世界模型、空间智能等。而小鹏机器人最近也是招兵买马,前一段时间也爆料有字节seed大佬加盟。
一位消息人士表示,包括葛艺潇在内,目前小鹏机器人智能拟态部仅有3名成员。
该部门已经开启社招、校招和实习招聘,招聘岗位为“研究科学家(多模态方向)”,职位描述只有两条:“构建行业领先的具身智能原生多模态大模型、世界模型,具备应用于通用人形机器人乃至更多具身场景下的潜力”以及“打造技术影响力,引领国际行业发展”。
小鹏AI机器人IRON
综合此前报道,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曾在5月的财报电话会议上披露,接下来将在第五代机器人上部署图灵芯片,大幅提高机器人的端侧算力。小鹏机器人的模型将跨越目前行业普遍使用的之前的技术路线,包括强化学习小模型和分段式端到端,而直接同源共用小鹏物理世界基座模型的VLA架构,并且充分复用云端AI基础设施,显著提高机器人大小脑的智能上限。
何小鹏今年3月曾透露,小鹏汽车已在人形机器人产业深耕5年,未来可能还要做20年,再花500亿元,甚至投入上千亿元。
相关延展信息:腾讯T12属于什么级别?
腾讯的职级体系经过多次调整,目前采用T1至T17的序列。职级越高,代表技术或管理能力越强,且晋升难度显著增加。
T12相当于腾讯内部的技术权威,属于专家工程师级别,对标阿里P8/P9或字节3-1级以上,是技术路线的顶尖层级之一。通常需担任团队核心领导者或技术决策者角色,负责重大项目或技术攻坚;晋升T12需满足高绩效(如多次考核A类)并通过严格的技术与管理能力评估。
在薪酬上,参考公开数据,年薪范围约229万至320万元,含股票激励。
2、短短两个月,大疆多位核心技术负责人先后离开
最近的大疆有点热闹,先是扫地机闯进家用市场,又端出首款全景相机。表面像是在扩品类、走转型路线,但熟悉的人都知道,这类动作背后往往还夹着别的信号。
近期,一些内部动态也在发生。
过去一段时间,几位曾在大疆深耕多年的核心技术负责人,陆续选择了离开。
从影像系统的曹博,到飞控线的李昊南,再到图传方向的龚明与产品线的丘华良,他们在各自负责的领域里,都是推动关键技术落地、支撑产品体系的骨干成员。
这些变动并不集中出现在某一条业务线,而是覆盖了大疆的几大核心系统。虽然时间节点接近,但并非统一动作,更多是各自发展节奏的自然延续。
在外界讨论密集离职时,有必要也关注这些人的下一个阶段:
李昊南加入妙动科技,继续与老搭档杨硕合作。两人从早年在飞控项目组共事开始,技术互补、配合默契,如今又在一个新的方向上延续协作。
而影像系统出身的曹博、以及芯片与图传线的龚明,则选择了更低调的路径,有的可能在探索新的产业场景,有的可能尚处于空档期。
总的来说,外面看就是一次岗位轮动,新闻一刷就过去了。但在行业里,没人真把它当简单换岗。
是技术团队成熟后的自然流动,还是组织架构演进中的一个节点?无论出于何种原因,这波变动背后,或许也映射出大疆正在进入一个新的组织周期。
3、2025年《财富》世界500强排行榜:头部互联网公司排名变化如何?
世界500强:共计8家公司上榜。京东位列第44位,较去年上升3位;阿里巴巴位列第63位,较去年上升7位;华为位列第83位,较去年上升20位;联想位列第196位,较去年上升52位;拼多多排名较去年大幅上升176位,位列第266位;美团排名上升57位,位列第327位。
中国500强:京东位列第11位,较去年上升2位,仍是排位最高的大陆民营企业;阿里巴巴位列第18位,较去年上升3位;腾讯位列第32位,较去年上升6位;拼多多排名较去年大幅上升49位,位列第70位,盈利超过156亿美元;美团排名上升19位,位列第80位。由于游戏和广告推动营业收入增长,哔哩哔哩首次登上榜单,成为新上榜公司中唯一的互联网企业。
中国500强最赚钱的互联网公司:中国500强最赚钱的互联网公司:最赚钱的上榜互联网公司中,腾讯2024年的净利润同比增长超过65%,以超过269亿美元的净利润排在利润榜第6位;阿里巴巴集团排在利润榜第9位。拼多多控股公司则位列利润榜第11位。
净利润率最高的互联网公司:
净利润率方面,携程成为净利润率最高的互联网公司,利润率超过32%,其次为腾讯的29.4%,拼多多利润率达28.5%则位列第三。
4、《2025中国移动互联网半年大报告》:大厂争夺流量的主战场“AI和即时零售”,成绩如何?
报告显示,头部互联网企业的流量聚集效应愈发明显,形成了稳定的一、二梯队格局。
按去重用户规模来看,第一梯队为腾讯控股(12.66亿)、阿里巴巴(12.48亿)、抖音集团(11.68亿)、百度集团(11.05亿)。
第二梯队为拼多多(9.52亿)、蚂蚁集团(9.35亿)、美团(8.94亿)、京东(8.76亿)。
这半年大厂争夺流量的主战场,主要就是AI和即时零售。
(1)互联网大厂AI策略已经分化
能看出来,互联网流量第一梯队的四家大厂BAT+字节,同样是AI竞争的主要参与者。这很好理解,虽然AI产品的竞争这两年才刚开始,但资金、算力、顶尖人才、以及产品原始流量这些因素,依旧要靠十余年的积淀。
年初,各类型搜索应用接入DeepSeekR1推理模型后,用户规模均获明显增长;伴随越来越多传统App以插件形态接入,原生App用户逐渐被分流,大批用户转而使用AI插件实现搜索需求。
【黑马应用-应用插件】当接入DeepSeek已成“标配”,具备主App生态优势的AI搜索插件大量接纳了来自搜索原生APP的用户,上半年增量TOP10插件中,前八位均属搜索赛道。
在具体的AI应用端,上述报告指出,今年上半年,无论哪种应用类型,AI搜索引擎赛道规模增量均最大。在AI原生APP方面,DeepSeek稳居第一;AI应用插件方面,百度-百度AI的用户规模最大,同时用户增速最快,排在后面的是抖音的AI搜和微信的AI搜索。
在搜索这个赛道,AI时代,百度的领先优势还是很明显的。一是本身用户量级就大,二是产品也在不断更新,比如百度搜索近期就进行了十年以来最大一次改版,搜索框可直接调取AI写作、AI作图等工具,适应AI时代的产品需求。
四大互联网集团在AI布局上各有侧重,百度技术中心化,阿里电商中心化,抖音内容中心化,腾讯社交中心化;其中腾讯和抖音更聚焦重塑泛生活及娱乐体验。
另外,报告还提到,腾讯、阿里、抖音、百度这四家大厂在AI策略方面已经有所差异,抖音是内容生态工具AI化,并在细分领域推出AI独立产品;腾讯更注重超级应用插件化渗透;百度是技术中心化策略,以搜索为中心,向生产工具延伸,如百度文库,再在关键场景针对性布局,比如萝卜快跑、数字人等,而且这些关键场景已经有了很多实际成果。
在最近的2025WAIC上,百度的萝卜快跑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平台、飞桨深度学习平台和百度智算集群三项成果,入选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创新成果展,足以证明对其大模型领先能力的肯定。
另外,在WAIC上,百度新发了Nova数字人,宣布以罗永浩数字人为蓝本的新一代技术实现了平台化,实现了“数字人可以超越真人、每个人都可以比专业主播更会播”,今年科技大厂的AI成果应该还会加速落地。
(2)即时零售领域,淘宝、京东、美团竞争进入白热化阶段
截至2025年6月,三家App的重合用户规模已高达3.88亿,较去年同期增长22.8%。在618大促及补贴活动的刺激下,京东App的日均活跃用户规模同比猛增33.2%,美团也增长了18.2%。
京东App将秒送外卖模块升级为一级入口后,该模块的月活用户从4月的0.74亿飙升至6月的1.73亿。